当前位置:建筑人建筑文章频道房地产知识房地产规划城市规划的文化视野

城市规划的文化视野

08-25 20:23:51  浏览次数:795次  栏目:房地产规划

标签:房地产产品规划,房地产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的文化视野,http://www.jzr88.com


    ———以昆明市为例
    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兼得湖光山色,四季如春。“世博会”不仅是昆明展示风采的一次机会,更是走向辉煌的一个起点,城市规划应以此为契机,将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自然的多样性都系于一脉。把昆明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三位一体的大都市。

    1 把握历史文脉,延续历史剖面,展现历史文化景观,营造文化环境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如何展现昆明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关键在于展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受到文脉的延续与跳动[1]。其次,景观与意象结合。景观是有形的,把名胜古迹恢复重建,仅是初步,关键在于游人要形成昆明城市文化意象,尤其是有别于其它城市的,赋予了独特个性的文化意象,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构建复合文化心理场,达到心物相通乃至感应共鸣的理想境界。
    城市“轴线”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点睛之笔,正义路是昆明历史文脉的最好演绎,以五华山为制高点,从马市口到三市街,向南延伸,每一处名胜古迹代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自北向南依次有:

    (1)拜云亭: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彩云见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昆明滇池之上,高原辽阔,水天一色,彩云缤纷,美不胜收。是世界云彩种类最多和变幻最为神奇的地方。
    (2)武侯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云南发展经济,使各族人民生活得以改善、社会进步,从而安定边疆。
    (3)天开云瑞坊(已毁):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坊额题为“天开云瑞”(南面),“地靖坤维”(北面)。“天开”一词,出自宋大理国时期段智祥年号。“云瑞”则象征吉祥,意在国泰民安,吉祥安静。
    (4)忠爱坊(已毁):曾与金马碧鸡坊排列成品字形,又称品字三牌坊。是为了纪念元代咸阳王、平章政事赛典赤在云南执政期间的功德,对君尽忠,施民以爱而修建的。
    (5)金马碧鸡坊:源于西汉金马与碧鸡的传说,同时对应昆明东西金马山、碧鸡山。加上高原日月交辉,汇聚于此,成为昆明的标志。
    (6)东西二寺塔: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所建,13级密檐砖塔。顶部四角金鸡各一,风吹鸡鸣,妙不可言。
    (7)近日楼与正义门(已毁):中轴线南端。明代所筑昆明砖城南门。分内外两层,外层“丽正门”,内层“尚明门”,有“尊尚大明”之意。清代改名“近日门”,后为纪念护国运动,又改为“正义门”。

    这条轴线文化脉络完整而清晰,而且,大城市中轴线多重牌坊排列,与北面的圆通山、蛇山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天际线,是昆明特有的景观。
    中轴线的形成与明清昆明城浑然一体。明清昆明的龟形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仿生学”原则,把城市看作生命的活体,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在规划时,不仅应考虑忠爱坊、天开云瑞坊的恢复重建,在不能重建的景点和古城墙的端点设立标志物,配以图片及说明,再加上城区其它古迹(如文庙、古幢公园、圆通寺、护国门等),点、线、面结合,形成强烈的文化环境氛围。

    2 历史与现实结合,寻求共生之路

    历史文脉塑造了城市之魂,而经济建设又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处理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时,把“共生”作为基本理念。着眼于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共同点,主张将局部的对立变成更大空间中的共存,共同构筑一个统一而和谐的整体[2]。
    “共生理念”在实施中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城市功能区职能如何协调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古迹大都分布于老城区,但同时又是商业区,或者政治中心,甚至还有工业区,集中了城市的主要功能,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矛盾突出。二是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化建筑的和谐共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审美情趣,而现代建筑往往与国际接轨,反映了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且在功能上考虑经济效益(区位、容积率等)。所以,规划中应古今结合,和而不同。
    五华山———正义路中轴线是昆明文脉的集中体现,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以及旅游人数不断增加,街道狭小,交通不便,而正义路又不可能大规模改造。所以,拓宽两条东西向街道,修建两个广场,解决了城市道路的畅通性和安全性。从文化景观上看,在狭长的轴线南部和西侧拓展开阔空间,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同时,在正义路中轴线上和西侧文庙街区设立步行街,组织商业活动,实现了文化风貌与经济职能的统一。

    对于盘龙江的改造,总体原则是营造亲水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但盘龙江自南

www.jzr88.com 而北穿过市区,不同河段应建设不同风格的建筑园林小品,使之与两岸的景观协调。如圆通山以北多为居民区,设计时突出人性空间,表达亲情、友情,追求浓浓的生活气息。圆通山以南至得胜桥两岸,是昆明历史文化及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区域。西部是以正义路为中心的旅游区和商业区,东部是北京路连接南北火车站,好似一条现代中轴线。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空间和身后的空间安全性,辅以体现昆明特点的雕塑或建筑小品,使人们能在休闲时尽情欣赏昆明风貌,了解昆明文化,感受昆明风情。

    3 生态环境与文化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突出“春城”与“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特色

    明清昆明城奠定了今天的基本格局。选址颇具匠心,“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金马山、碧鸡山、蛇山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环抱, 南临滇池西山,盘龙江蜿蜒曲折,自北向南流经市区,使整体布局生动、流畅。规划时,着重突出三大文化———生态结合区。

    3.1 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城中心区
    主要由一江(盘龙江)、一湖(翠湖)、一山(圆通山)和古城名胜组成。盘龙江在历史上为昆明城市的发展提供生活水源、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渔业生产、城市防洪等许多重要功能,被称为昆明的“母亲河”。“索城银棱”、“盘江翠柳”曾是春城美丽的风景线,但由于后来三废排放,盘龙江已是满目疮痍,并成为危害滇池的污染源。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即将全面整治成为城市生态绿轴。翠湖公园风景优美,且是市内最大的水面,北部毗邻云南大学文化区。每年冬季,大量红嘴鸥自西伯利亚来此越冬,增加了翠湖的灵性。圆通山现为动物园和花卉园艺中心,山南建有圆通寺。“盘江翠柳”、“圆通花海”、“翠湖戏鸥”和“文脉轴线”构建起该区的文化———生态景观。
 
    3.2 历史与现实、宗教与世间融合的东北区
    “世博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大型博览会,会址位于昆明城东北郊,总规划用地3 1km2,与金殿风景区融合,彼此衬托,相容共生。金殿风景区森林茂密,郁郁葱葱,与世博园精美的园艺形成对比,而且前者是道教文化区,始建于明代,历史悠久,宗教气氛浓厚。世博园则代表今天美好的现实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从景观上看,以金殿为制高点,形成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天际线,气魄宏大,意境深远。金钟长鸣(金殿)———世博花海(标志塔)———春城新貌———美人卧波(滇池西山)。

    3.3 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滇池西山区
    西山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峰峦叠嶂,连绵40余公里,广阔的水面与茂密的森林构成昆明良好的生态区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西山佛寺道观,各得其所,为着名的宗教圣地。龙门飞峙,滇池月夜是昆明又一标志性景观。同时,该区的水体和植被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旅游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结合 实行双赢战略

    云南省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大,旅游前景广阔。但旅游热点主要在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中甸(香格里拉)、石林等地。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面临严峻的挑战。

[1] [2]  下一页

,城市规划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