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筑人建筑考试频道造价工程师考试考前辅导案例分析复习指导2016年新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应试笔记(10)

2016年新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应试笔记(10)

10-14 18:38:53  浏览次数:806次  栏目:案例分析复习指导

标签:试题,真题免费下载, 2016年新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应试笔记(10),http://www.jzr88.com

  第三讲 企业定额、概算、预算及工程造价指数

  内容提要

  1、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2、定额单价的组成、换算与确定

  3、概算、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审查方法及步骤

  4、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重点、难点

  1、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2、定额单价的组成、换算与确定

  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

  4、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步骤及编制方法

  5、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查的主要方法

  6、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

  内容讲解

  第一节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定额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构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一、人工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算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定出产量定额。

  预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的确定,其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时间定额中的工作延续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在计算时,由于除基本工作时间外的其他时间一般用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来表示,因此计算公式又可以改写为:

  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1—(其他工作时间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

  3.产量定额。其公式如下:

  产量定额=1/时间定额

  4.计算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

  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时间定额*(1+人工幅度差系数)

  二、材料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合理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性质。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材料数量,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其他材料。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标准规格及规范要求计算。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应记住,如:每立方米1砖墙砖的净用量计算公式为

  砖数=1/[(砖宽十灰缝)*(砖厚+灰缝)*砖长]

  再如砂浆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砂浆(m3)=(1 m3砌体—砖数的体积)*1.07

  其中1.07是砂浆实体积折合为虚体积的系数。

  
        www.jzr88.com

  (2)按设计图纸尺寸计算。

  (3)对于配合比用料,可采用换算法。

  (4)对于不能用其他方法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新材料、新结构,可采用测定法。

  材料的损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过程损耗.

  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量

  =材料净用量X(1+损耗率)

  三、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

  机械台班预算定额消耗量的计算步骤及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合理的施工条件。这一点主要是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所需要的。

  (2)确定机械1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机械1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的确定方法,机械工作特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对于循环动作机械,其计算公式为

  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循环次数*一次循环生产的产品数量

  机械纯工作1小时循环次数=60*[60/1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秒)]

  1次循环的正常延续时间=∑(循环各组成部分正常延续时间)—交叠时间

  (3)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是指机械在工作班内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率。

  (4)计算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其计算公式为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工作班纯工作时间=机械纯工作1小时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

  (5)计算预算定额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

  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施工机械台班定额*(1+机械幅度差)

  补充定额是定额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当设计图纸中某个工程采用新的结构或材料,而在预算定额中未编制此类项目时,为了确定工程的完整造价,就必须编制补充定额。今后推广清单报价,逐步淡化现有定额体系后更需要大家学好本讲,以便编制企业内部定额。

  
        www.jzr88.com,2016年新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应试笔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