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筑人建筑文章频道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08-27 14:49:25  浏览次数:458次  栏目:工程造价

标签: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工程造价管理,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认识上的误区,http://www.jzr88.com

    服务职能就是为建设项目宏观决策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服务,为建筑市场正常运转提供服务等。

    以上所述的六大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代行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这个方向是对的。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经济,商品价格需要监督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就是履行这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发挥其几十年来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威信和经验,协助配合政府管好建设市场。我们不要受“职能取消”的误区困扰,反之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迎接新的挑战。

    误区之七:“加入WTO就等于立即全面开放市场,产品价格应和国际价格并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成定局,全国欢欣,人心所向。但是,对加入WTO在认识上的确存在不少误解,或者说走进了“误区”。

    认为“加入WTO就等于立即全面开放市场,就等于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中国的产品价格均应与国际价格并轨”。应是多种认识上误区之首。我认为,这些顾虑主要是对WTO不了解所造成的,不可避免地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认识。其实,中国“入世”并不等于实行完全的自由经济,因为并不是全面开放市场,如果实行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价格均应和国际价格并轨。但是,我国在谈判过程中,从没有谈价格并轨问题。相反要求WTO成员承诺允许中国保留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实行国家指定价格,所以不存在价格并轨的问题,不必为此担忧。

    在加入WTO中,我国建设领域所作的承诺有:

    ——在市场准入方面:除城市总体规划不对外开放、高档房地产项目(包括高档宾馆、高档公寓、高档写字楼)不允许外商独资外,建设事业所属其它领域均对外开放,按照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在3年内或5年内,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允许国外企业或个人以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4种提供服务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向我国提供服务。

  &nb

www.jzr88.com sp; ——在国民待遇方面:基本享受国民待遇。

    ——在其他方面不作承诺。

    中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就国际惯例来看,一般世贸成员国只允许成立合资的建筑企业,并且许多发展中国家规定外方股权不能超过49%,允许从事特定许可经营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的自由移动。因此,就目前的“入世”谈判进程来看,我国将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建筑企业,外方股权不超过49%,允许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移动。实际上,这些承诺并未超过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

    由此看来,我国加入WTO后,将坚持有限度地开放建筑市场的政策。逐步扩大我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是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建筑市场尚不成熟,各种规范建筑市场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备,尤其是在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的情况下,过快和无条件地开放我国建筑市场将导致境外建筑承包公司垄断总包市场,挤垮我国民族建筑业的局面。所以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实施多边协议与协定中允许的保护性措施,运用合乎惯例的合法手段保护我国的建筑业,为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争取尽可能长的时间。开放建筑市场不是出让建筑市场,而是通过开放市场培育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建筑业能以更强的实力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并分享自由贸易的好处。所以我国政府应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引导我国建筑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有效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外资金并通过国外企业使我国的建筑企业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促进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与整个市场的发育和发展相适应。所以,不可以太天真地想象加入WTO后,工程造价管理就完全市场化,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放弃现阶段有效的政府管理制度。否则,我们在加入WTO后就会无所适从,陷入困境,难以自拔,误了大业。

    我们必须在认识上赶快脱离和扫除这个“误区”,利用进入WTO后的五年内,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契机,认真学习和了解WTO及其基本原则(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逐步自由化)。从而按照我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则及所作的承诺,认真地、实效地根据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程度,制定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方略,加大计价依据与计价方法改革的力度,加快扶持和建立建筑企业报价定额制定的步伐,健全和完善造价咨询服务市场,使之真正成为“独立、客观、公正”的社会中介组织,加强造价专业人才的培训教育,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苦练内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素质人才不会流失,稳定队伍。

上一页  [1] [2] [3]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认识上的误区》相关文章